最近訪視自費療育單位,被問到如何詢問家長關切事項?很多單位問了家長,家長都會說最關切的就是孩子的發展,我覺得接下來可以詢問家長帶孩子來接受療育課程希望孩子在接下來六個月能夠學會什麼能力?或許有的家長會說,我希望孩子的講話能夠跟一般孩子一樣就好,早療夥伴們這時候可以鼓勵家長:「希望和一般孩子一樣的語言能力是個很好的目標,我們評估起來,孩子目前的語言能力是ooo,您希望孩子接下來六個月能夠進步到哪裏?」這時候,家長會作出比較合乎孩子發展狀況的期望,我們就可以依照我們評估的結果,與媽媽討論出合宜的療育目標,接下來我們可以問媽媽,覺得學會這些能力,對孩子來說參與哪些生活時段最有幫忙,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家長的期望事項,轉化為以參與為本位的功能性目標,例如孩子目前只能用單詞回應家長的問題,合宜的目標或許就會是:在2021/01/20之前,若是小明能夠在吃早餐、晚餐前自由活動、晚餐時、盥洗時間,能夠用三個詞的句子,回應別人的詢問,每天有五次,每週有四天,連續四週有這樣的表現,我們就知道他已經達成目標了。對家長來說,他會更知道在這些時段,應該要跟孩子問一些問題,孩子會有更多練習語言表達的機會,若是孩子沒法延長回答的句子長度,語言治療師就可以跟媽媽討論要用哪種策略,才能夠提供適當的協助,讓孩子朝目標邁進!經過一兩次討論,家長就會知道要怎麼表達對於孩子的期望,我們也可以更容易以家長的期望訂出合適的療育目標。